歡迎來到馬鞍山市人民醫(yī)院!

臨檢系列各項指標的臨床意義

新聞來源:臨檢中心  發(fā)布者:管理員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1-02  點擊量:5408

1.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測定(PT):是用于篩查外源性凝血系統(tǒng)(Ⅱ、Ⅴ、Ⅶ、Ⅹ)及口服抗凝藥物劑量(如華法林、雙香豆素等)的檢測項目。

2.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(APTT):常用于內(nèi)源性凝血系統(tǒng)(Ⅷ、Ⅸ、Ⅺ、Ⅻ因子)的篩選及肝素抗凝治療的監(jiān)測。

3.凝血酶時間測定(TT)延長:患者血循環(huán)中AT-Ⅲ活性明顯增高,肝素增多或類肝素抗凝物質(zhì)存在,如SLE、肝病腎病等,異常纖維蛋白原血癥,低(無)纖維蛋白原血癥,F(xiàn)DP增多(如DIC),異常球蛋白增多(如MM)等。TT縮短:常見于血樣本有微小凝塊或鈣離子存在時。

4.血漿纖維蛋白原測定(Fbg)是用于判定血栓前狀態(tài)或血栓性疾病的必查項目。

5.血型鑒定: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鑒定,在輸血時血型必須相同。在器官移植時,除血型相吻合外還必須組織配型相和。

6.血常規(guī):五分類,其主要指標:

(1)白細胞計數(shù)和分類計數(shù):增加見于炎癥、炎性反應、劇烈運動和生理情況如分娩、激動等;降低見于腫瘤放、化療病人、部分病毒感染、再障、脾亢或藥物反應等。

A、嗜中性粒細胞(N):增加多見于急性化膿性感染(可伴有核左移及中毒顆粒)、急性大出血、急性中毒、白血病,某些惡性腫瘤及廣泛組織損傷等。減少多見于基本與白細胞總數(shù)減少相同。

B、嗜酸性粒細胞(F):增加多見于寄生蟲感染、過敏性疾病、熱帶性及非熱帶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癥,某些血液病,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。減少多見于傷寒、副傷寒,應用桔皮質(zhì)類固醇激素等。

C、嗜堿性粒細胞(B):增加多見于某些血液病,如嗜堿性粒細胞性白血病,鉛、鋅中毒等。

D、淋巴細抱(L):增加多見于某些細胞及病毒感染(百日咳、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)、淋巴細胞性白血病,某些慢性感染等。減少多見于細胞免疫缺陷病、放射病。相對性淋巴細胞減少見于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時。

E、未成熟細胞:多見于白血病、骨轉(zhuǎn)移性腫瘤等。

F、單核:增加多見于亞急性感染性心內(nèi)膜炎、斑疹傷寒、瘧疾、重癥結(jié)核、單核細胞性白血病、淋巴網(wǎng)狀細胞肉瘤等。

(2)紅細胞計數(shù):增多多見于原發(fā)性或繼發(fā)性紅細胞增多癥、血液濃縮、先天性心臟病、肺心病、高原性心臟病、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。減少多見于各種原因所致貧血、白血病、勾蟲病、急慢性失血等。

(3)血紅蛋白:增加多見于失水、腹瀉、大面積燒傷,各種原因所致的紅細胞增多癥等。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呈相對性Hb增高。減少多見于貧血、失血,慢性消耗性疾病等。

(4)血小板計數(shù):增高見于原發(fā)性血小板增多癥、脾切除后、溶血性貧血、某些惡性腫瘤等。降低多見于遺傳性血小板減少癥、獲得性血小板減少癥、持發(fā)性(自身免疫性)血小板減少性紫癜、SLE、再障、骨髓移植、瘧疾、DIC、肝病、葉酸缺乏和防射病及放射治療等。

(5)紅細胞參數(shù)平均值

A.平均紅細胞容積(MCV):82-95fl

B.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(MCH):27-3lpg

C.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(MCHC):320-360g/L

根據(jù)以上三項紅細胞平均值可進行貧血的形態(tài)學分類,如營養(yǎng)不良性巨幼紅細胞性貧血、小細胞低色素貧血、溶血性貧血等。

7.網(wǎng)織紅計數(shù)(Ret):增加見于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,巨幼細胞性貧血、缺鐵性貧血治療后顯著增多,表示治療有效。減少多見于常見于再生障礙性貧血。

8.CRP<10mg/l比WBC升高更有意義。如果病程大于6-12小時且不是新生兒CRP<10mg/l可基本排除細菌感染。CRP為10-99mg/l,提示為局灶性細菌感染或菌血癥。

9.瘧原蟲:本實驗用于對瘧原蟲的形態(tài)進行鑒別分類

10.ESR:生理性增高多見于年幼小兒、經(jīng)期、妊娠3個月至產(chǎn)后1個月。病理性增高多見于急性炎癥、結(jié)締組織病、活動性結(jié)核、風濕熱活動期、組織嚴重破壞、貧血、惡性腫瘤、高球蛋白血癥、重金屬中毒等。

11.尿沉渣:(1)尿內(nèi)白細胞增加,表示泌尿系統(tǒng)有化膿性炎癥。紅細胞增加,常見于腎小球腎炎、泌尿系結(jié)石、結(jié)核或惡性腫瘤。(2)透明管型可偶見于正常人清晨濃縮尿中;當有輕度或暫時性腎或循環(huán)功能改變時,尿內(nèi)可有少量透明管型;在腎實質(zhì)性病變?nèi)缒I小球腎炎時,可見較多的顆粒管型。(3)紅細胞管型的出現(xiàn)常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。顆粒管型的出現(xiàn),提示腎單位有淤滯的現(xiàn)象。脂肪管型的出現(xiàn),見于慢性腎炎腎病型及類脂性腎病。(4)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時,尿內(nèi)出現(xiàn)腎衰竭管型,提示預后不良。(5)蠟樣管型的出現(xiàn)提示腎臟有長期而嚴重的病變,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晚期和腎淀粉樣變時。

尿干化學:(1)尿糖陽性見于糖尿病、腎性糖尿病、甲狀腺機能亢進等。服用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及精神激動等也可致陽性反應。(2)分為功能性、體位性、病理性蛋白尿,后者見于腎炎、腎病綜合癥。(3)正常人尿液中無游離血紅蛋白。當體內(nèi)大量溶血,尤其是血管內(nèi)溶血,血液中游離血紅蛋白可大量增加,當超過1.0-1.35g/L時,即出現(xiàn)血紅蛋白尿。此種情況常見于血型不合輸血、陣發(fā)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、寒冷性血紅蛋白尿、急性溶血性疾病等。還可見于各種病毒感染如鏈球菌敗血癥、瘧疾、大面積燒傷、體外循環(huán)、腎透析,手術后所致的紅細胞大量破壞等。(4)正常人為弱陽性反應,尿液稀釋20倍后多為陰性。 尿膽原陰性常見于完全阻塞性黃疸。尿膽原增加常見于溶血性疾患及肝實質(zhì)性病變?nèi)绺窝?。?)正常尿液可呈弱酸性,但因飲食種類不同,PH波動范圍可為5.4-8.4。肉食者多為酸性,食用蔬菜水果可為堿性。久置腐敗尿或泌尿道感染、濃血尿均可呈堿性。碳酸鹽結(jié)石見于堿性尿;尿酸鹽、草酸鹽、胱氨酸結(jié)石見于酸性尿。酸中毒及服用氯化銨等酸性藥物時尿可呈酸性。(6)陽性結(jié)果提示尿液中存在革蘭氏陰性細菌,并提示尿中所存在的細菌數(shù)目在105個/ml以上。

12.尿常規(guī):尿內(nèi)白細胞增加表示泌尿系統(tǒng)有化膿性炎癥。紅細胞增加常見于腎小球腎炎、泌尿系結(jié)石、結(jié)核或惡性腫瘤。透明管型可偶見于正常人清晨濃縮尿中;當有輕度或暫時性腎或循環(huán)功能改變時,尿內(nèi)可有少量透明管型;在腎實質(zhì)性病變?nèi)缒I小球腎炎時,可見較多的顆粒管型。紅細胞管型的出現(xiàn)常見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。顆粒管型的出現(xiàn),提示腎單位有淤滯的現(xiàn)象。脂肪管型的出現(xiàn),見于慢性腎炎腎病型及類脂性腎病。在慢性腎功能不全時,尿內(nèi)出現(xiàn)腎衰竭管型,提示預后不良。蠟樣管型的出現(xiàn)提示腎臟有長期而嚴重的病變,見于慢性腎小球腎炎的晚期和腎淀粉樣變時。

13.24h尿蛋白定量:正常值小于120mg/24h。增多一般見于腎炎和腎病綜合癥病人。

14.尿三小時計數(shù):急性腎炎患者紅細胞增加。腎盂腎炎患者白細胞可明顯增加。

15.糞常規(guī):為各類消化道疾病提供協(xié)助性診斷;查找并鑒別寄生蟲。

16.糞隱血:適合于檢測糞便之潛血。消化道出血時(如潰瘍病、惡性腫瘤、腸結(jié)核、傷寒、鉤蟲病等)本試驗可陽性。消化道惡性腫瘤時,糞便潛血可持續(xù)陽性。

17.前列腺液常規(guī):前列腺炎時,白細胞增多,可找到細菌,卵磷脂小體常減少。前列腺癌時,可有血性液體,鏡檢見多量紅細胞、可見癌細胞。

18.白帶常規(guī):清潔度在Ⅰ~Ⅱ內(nèi)視為正常,Ⅲ、Ⅳ度為異常,多數(shù)為陰道炎。可發(fā)現(xiàn)陰道念珠菌、陰道滴蟲等病原體。單純不清潔度增高而不見滴蟲、念珠菌者,可見于非特異性陰道炎。找到陰道滴蟲是滴蟲性陰道炎的診斷依據(jù)。找到陰道念珠菌是診斷念珠菌性陰道炎的診斷依據(jù)。

19.尿本周蛋白:陽性多見于多發(fā)性骨髓瘤0.35-0.65(35-65%)、巨球蛋白血癥、性單株丙種蛋白血癥、淋巴瘤、慢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、骨轉(zhuǎn)移性腫瘤等。新生兒亦可呈陽性反應。

20.乳糜定性:淋巴管阻塞常見于絲蟲病,絲蟲在淋巴系統(tǒng)中引起炎癥反復發(fā)作,大量纖維組織增生,使腹部淋巴管或胸導管廣泛阻塞,由于腎的淋巴最脆弱,故易于腎盂及輸尿管處破裂,出現(xiàn)乳糜尿,如為絲蟲癥引起的,可在尿沉渣中于顯微鏡下見到微絲蚴。先天淋巴畸形/腹骨結(jié)核/腫瘤壓迫等也可以出現(xiàn)乳糜尿。胸腹創(chuàng)傷/手術傷及腹腔淋巴管或胸導管損傷也可出現(xiàn)乳糜尿,但少見。過度疲勞/妊娠及分娩后/糖尿病脂血癥、腎盂腎炎、包蟲病、瘧疾等也偶見乳糜尿。

21.尿早孕:本實驗主要用于妊娠的診斷。在受孕2-6天即呈現(xiàn)陽性。用于與妊娠相關疾病和腫瘤的診斷及鑒別診斷。過期流產(chǎn)或不完全流產(chǎn),子宮內(nèi)仍有活胎盤組織時,本實驗仍呈陽性。人工流產(chǎn)后如果仍呈陽性,提示宮內(nèi)尚有殘余胚胎組織。宮外孕時,HCG低于正常妊娠,僅有60%陽性。

22.骨髓細胞穿刺檢查:在血細胞分析出現(xiàn)異常結(jié)果的情況下,為了進一步診斷,需進行骨髓細胞穿刺檢查,包括貧血類型的檢查,白血病的分型以及療效的觀察等。

骨髓形態(tài):(1)確定診斷造血系統(tǒng)疾病。(2)診斷某些類脂質(zhì)沉積病。(3)診斷某些感染性疾病。(4)診斷惡性腫瘤骨髓轉(zhuǎn)移。(5)協(xié)助診斷某些血液病及其相關疾病。(6)協(xié)助鑒別診斷某些血液病及其相關疾病。

23.細胞化學染色:主要用于輔助診斷急性白血病類型;協(xié)助血液系統(tǒng)等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;觀察疾病的療效和預后;探討發(fā)病機制等。

24.抗人球蛋白試驗(Coombs):可檢查紅細胞是否已被不完全抗體所致敏,如新生兒溶血癥、溶血性輸血反應,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及藥物誘導產(chǎn)生的自身抗體。

25.各種穿刺液檢查:包括腦脊液、胸水、腹水,各種關節(jié)腔積液和穿刺液,可根據(jù)需要進行細胞分析、酸堿度、化學指標、比重、細菌培養(yǎng)鑒定等多種項目的分析。

26.血液黏滯度(血流變):血液黏度是衡量血液流動性的指標,黏度越大流動性越小,血液黏度與紅細胞比容(Hct)、紅細胞聚集性、紅細胞變形性、紅細胞表面電荷、血漿黏度、纖維蛋白原及血小板有關,與抗凝劑(肝素抗凝)和溫度也有很大關系。不同實驗室參考范圍不同,各實驗室具有各自的正常參考范圍。

27.超敏肌鈣蛋白I(cTNI)檢測的臨床意義:作為心肌損傷診斷的“金標準”,廣泛應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、溶栓再通的判斷、不穩(wěn)定型心絞痛危險度分層及預后判斷、急性心肌炎持續(xù)心肌損傷的臨床監(jiān)測等。

28.纖維蛋白(原)降解產(chǎn)物(FDP)檢測的臨床意義:血液中的FDP濃度上升可證明有纖溶亢進,在惡性腫瘤、產(chǎn)科疾病、血管病變、彌散性血管內(nèi)凝血綜合癥(DIC)等各種疾病時顯示高值。FDP檢測是DIC診斷及觀察治療過程的重要指標之一。

 

29.N末端B型鈉尿肽原(NT-proBNP)檢測

項目名稱

檢測結(jié)果(mg/L)

臨床應用建議

NT-proBNP

<75歲:0~300 pg/mL;

≥75歲:0~450 pg/mL

初步確定該病人沒患充血性心力衰竭

<75歲:>300 pg/ml;

≥75歲:>450 pg/mL

提示該病人患充血性心力衰竭風險,注:陽性率3h達到13.3%,6h達到86.6%,9h達到96.6%,12h達到100%。

30.C-反應蛋白(CRP)檢測

項目名稱

>10.0

幾乎均為嚴重細菌性膿毒癥和膿毒性休克,常伴有器官功能衰竭,具有高度死亡風險。

CRP

>10

表明可能存在其他感染(細菌或病毒感染)

10~20

提示病毒感染或輕微的細菌感染

20~50

提示一般細菌感染

>50

提示有嚴重細菌感染

31.降鈣素原(PCT)檢測

PCT檢測結(jié)果(ng/mL)

臨床應用建議

<0.5

可能有局部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,但不是全身感染

0.5~2.0

可能是全身感染,有中度危險進展為全身重度感染

2.0~10.0

很可能為膿毒癥、嚴重膿毒癥或膿毒性休克,具有高度器官功能障礙風險。

 

 

地址: 安徽省馬鞍山市湖北路45號

就診咨詢:8222278 投訴建議:8222468 行政總值班:15205550011(非正常工作時間)

傳真: 0555-8222292 郵箱:rmyyyhbgs@163.com(醫(yī)患辦公室)

版權所有:馬鞍山市人民醫(yī)院 Copyrights 2005 All Right Reserved

皖ICP備18026702號-3

皖公網(wǎng)安備1 34050302000630號 皖公網(wǎng)安備2 34050302000733號 網(wǎng)絡110    不良信息舉報

技術支持: 學府信息  您是第位瀏覽者